概述 病因 预防 症状 检查 治疗

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,正常人的体温处于动态平衡,维持在37℃左右。人体基础代谢、各种活动、体力劳动及运动,均靠糖及脂肪分解代谢供能发热,热量借助皮肤血管扩张、血流加速、排汗、呼吸、排泄等功能,通过辐射、传导、对流、蒸发方式散发。人在气温高、湿度大的环境中,尤其是体弱或重体力劳动时,若散热障碍、导致热蓄积,则容易发生中暑。

病因

环境温度过高:

人体由外界环境获取热量,在大气温度升高(>32℃)、湿度较大(>60%)和无风的环境中,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,又无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,缺乏对高热环境适应者易发生中暑。

人体产热增加:

如从事重体力劳动、发热、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应用某些药物(苯丙胺),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中暑疾病的发生。

散热障碍:

如湿度较大、过度肥胖或传透气不良的衣服等。

汗腺功能障碍:

见于系统硬化病、广泛皮肤烧伤后瘢痕形成或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等患者。

展开
预防

1、改善高温作业条件,加强隔热、通风、遮阳等降温措施,供给含盐清凉饮料。

2、加强体育锻炼,增强个人体质。

3、宣传防暑保健知识,教育工人遵守高温作业的安全规则和保健制度,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。

展开
症状
展开
检查

1、体格检查:检查要详细全面,结合病史及症状,再作深入检查。

2、实验室检查:先作一般检查,根据一般性筛选结果,再决定进一步检查项目,尽量避免无目的“撒网”式检查。

3、X线及其它检查。

展开
治疗
展开
护理
展开
饮食保健
展开
答疑解惑
更多
常用药品
更多
中医药方
更多
相关文章
更多
CopyRight 2025医疗网站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