概述 病因 预防 症状 检查 治疗

松果体钙化常见于成人,且随年龄增加而更易出现,约 75%正常成人在CT扫描时显示有松果体钙化。其直径范围通常为3~5mm,但有时可能会更广泛些。松果体钙化面积大,移位,出现在小儿身上,则应考虑到是否有松果体区肿瘤的可能性。

病因

松果体区肿瘤的病程长短不一,取决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,位置(偏前或偏后)和体积的大小。一般病程较短,多在1 年以内。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性质和所在部位。主要有颅内压增高症状、神经系统症状和内分泌系统症状。

可引起松果体钙化移位。

展开
预防

松果体作用与脑垂体的黑色素细胞刺激素(MSH)相反,使两栖类皮肤色素变浅。松果体是神经内分泌的转换器,起“生物钟”的作用,并可能抑制性腺的活动。 松果体瘤按细胞形态学分类有多种,离开松果体而在漏斗附近的肿瘤称异位松果体瘤。

对本病的治疗方案也应以术后放疗为宜,依据病理结果来设计靶区。只是有的病例不但手术切除即使活检也很危险,只好单纯放疗,此时宜用边缘较宽的局部野照射(2~30) Gy/(2.5~3.5)周后,立即CT扫描与放疗前CT片对比,如显示肿瘤明显缩小则提示此肿瘤为生殖细胞瘤等恶性肿瘤。射野则应改为全脑、全脊髓照射,剂量为30Gy(原发灶追加总量达 50Gy)。如果 CT片显示肿瘤无明显改变,说明此肿瘤对放射线不敏感,可能属于良除肿瘤而适于手术切除,若不宜手术则局部增加剂量至55Gy。

展开
症状
展开
检查

松果体钙化时,在X线片上可见到钙化阴影,这个阴影在诊断颅内肿物时,有一定价值。MRI检查可确诊。

(1)松果体钙化大于12mm。

(2)钙化的松果体明显偏离中线。

(3)松果体钙化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。

展开
治疗
展开
护理
展开
饮食保健
展开
答疑解惑
更多
常用药品
更多
中医药方
更多
相关文章
更多
CopyRight 2025医疗网站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亭